证券配资线上 任小蓉:樱花园里话当年
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智能算法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【任小蓉专栏】樱花园里话当年原创作者|任小蓉
春阳微熙,风清云淡。
站在江南的樱花渡公园,倚着石栏,观平湖荡漾的粼粼金波,辉映出赤橙黄绿的湖光美景,遐想的思绪翩翩,真有点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的激动,又有王维的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自得悠闲坦然。
樱花渡公园坐落在万州长江三桥桥下,南滨路上,面对宽阔江水,背靠青青翠屏山,这么融山水大桥一体的樱花园;那是别有韵味。
展开剩余85%虽是早春二月,那株株樱花含苞待放。二月梅抢先吐艳,白玉兰在光秃秃的枝干上露出高洁,给这春寒料梢抹上暖色,养眼又养心。我们一路说说笑笑,赏花观景。噫!这群江上客,只是为赏花!非也!他们是原万州岩口业余剧团的同仁,相邀相聚樱花园。
老团长开清,是个古来稀的老翁,可他一点不显老。他个头不高,微胖。头戴深灰花格博士帽,红围脖下是藏青色的风衣,一张圆圆的娃娃脸上缀上细密的胡须,我说要是配上文明棍,半个卓别林,他说差不多吧!
他是重庆戏剧家协会会员。集创作、导演、演员一身。退休后,笔耕不辍,而今头上还闪烁着“乡贤”的光荣称号。他更是当年岩口业余剧团的创始人。
八十年代,土地承包到户,农民们家中有粮,心中不慌,就有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。岩口业余剧团就是在那个时代应运而生的。
老剧长一说起当年成立剧团的事,就激动自豪。那是他人生转折启程的亮点。乡政府给他300元启动资金,算是大力支持了。他欣喜若狂。立即在广播上播通知,招兵买马招演员,购置灯光幕布,扯几丈纱布染成红色,做成几套演出服装,赶快自编节目兼导演,一个月紧锣密鼓地,排出了一台节目,排起轮子,一个大队演出一场,管饭15元一场,一人分一块钱,那是高兴极了……
开清团长说,关键是那时人年轻,浑身有使不完的劲。八十年代那个年代太让人回味、留念。要是时光能倒流该多好啊!
后来开清在区文化站长的位置上,一直扶持参与剧团的发展成长。这群八十年代从田野上走出的泥腿子,带着农民的纯朴,泥土的芬芳,茁壮成长为响水镇农民艺术团。先后在川渝鄂三省的乡村、社区演出5000多场(次),观众数百万人……九十年代,成为重庆直辖后唯一一个受中宣部、文化部表彰的农民艺术团。
当年最年轻的小品演员陈英,无限深情地感慨:“那年我16岁,初中毕业被业余剧团录取了,我高兴得跳起来,让我最难忘的是那个人间四月天,太阳火辣辣地,照着田里金黄的麦穗,我们一家人挥舞镰刀割麦子。满脸汗水也顾不得擦,爸爸说快点割完怕下雨哟。可广播里通知我4点在岩口场集中,今晚去金盆村演出。爸爸说再割一会吧!我只好弯下腰继续割,可当我抬起头时,看到团长带着几个演员向田里走来了,他们几个卷衣扎裤,割的割,捆的捆,割完了,我们一起踏上去演出的地点。陈英说多少年了,她忘不了团友们帮她家割麦子的情景,那种纯真、善良、团结互相帮助的友情。
后任团长仕贵则讲起那次“风雪夜行军”的故事。
那年腊月初八,剧团在石柱县黄水枫木台演出,很受欢迎。下午演出结束,十几个人挑着道具往石家乡赶。由于不熟悉山路,走进了人烟稀少的大山密林。山区气候多变,天公不作美,忽然飘起鹅毛大雪,已经走了大半天路程,又累又饿又冷,头顶雪花肩挑道具,人都快冻成冰棍了,直到天黑才走出密林,找到一家农户。所幸的是这家主人心地善良,赶快将他们迎进屋里,在火炉边燃起熊熊柴火,为他们取暖,煮红苕吃。正当他们准备在火炉边坐一夜时,男主人说本队有一家要办喜事。团长连忙与男主人打着电筒前去联系,真是喜出望外,马上接演员们到他家住宿。他们十几个人就睡在地板上!铺的是黄豆叶、包谷壳,盖的是幕布。几十年过去了,仕贵团长讲起来声情并茂,那个“风雪夜行”的往事,俨然成了他们人生中珍贵的回忆。
那些年,剧团农忙干活,农闲外出演出,活跃在山乡场镇。为改革开放鼓与呼,为人们送去精神食粮。演出的4幕话剧《孝顺儿女》、小歌剧《三访亲》、小品《错中错》、表演唱《刘大妈比媳妇》等接地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,获得原万县文艺汇演一、二等奖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剧团获得原万县地委、万县宣传部、文化局先进集体。
后来,在响水、龙沙成立的几十个乐队大都是从业余剧团走出去的文艺骨干。他们成了歌手、台柱子、乐队队长、招聘为文化站长,有的还成了副镇长、书记、分管文化的领导。他们几十年坚守在基层群众文化战线,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起到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,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。
他们当初的这十余人,过几年要聚会一次。邀我参加过几次。他们感恩时代,回忆当年,珍惜今天。还特别拜托我,见到当年文化馆的辅导老师或后辈,一定代为问声好。特别怀念逝世的江涛、沈远泽、刘纯孝老师,手把手地教他们演话剧、演小品。健在的张朝明、文良太、张立克等老师,步行几十里山路,不辞辛劳,到岩口帮他们排戏,那时文化馆辅导老师硬是下乡辅导业余剧团,不收分文,同吃同住同台演出,文艺下乡硬是到位啊!同时,还送去音响、扬琴、二胡等文化设施,闲置的服装都送给剧团。记得有一次他们在天城塘坊街上搭台演出,幕布一打开,实在破旧,这时团长即坐摩托车去沙河子文化馆借来幕布……
说不完的往事旧情,叙不尽的今生友谊,个个眉飞色舞,激情写出满脸的笑容,惹得园中樱花涨红花蕾,二月梅骤然绽放,小草小花们也翘起头顶的水珠,一起为这群八十年代的追梦人点赞!
不觉来到岑公洞。
这岑公洞是万州八景这一。早在1300多年前就很有名气,黄庭坚、陆游等书法家、诗人都来此游历,留下了传世之作。
岑公洞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。
相传,隋末天下大乱,岑公溯江而上,逃至南浦爱龛岸(今万州江南岑公洞),身无粮草,在洞中安坐20年后逝世。乡人为他立寺塑像,世代供奉。
是年5月,天大早、地干裂。百姓跪拜向岑公求助,当日就下起倾盆大雨。据说是万州刺史向上报告此事,皇上对岑公嘉奖,下召对他表扬。赠号“虚鉴真人”,从此岑公名声大振,流传至今。
而今岑公洞已淹没在平湖之下。复建的岑公洞在樱花园内依岩而建,蝎色的岩石下,银色的细瀑涓涓流淌,进小桥入平湖,再现当年岑公水廉景观!
我们一行人在岑公洞门前伫立良久。回味岑公为民降雨的神奇传说。我不禁吟出陆游的两句诗:诚问岑公迎我不,鹤飞忽下青松杪!
仕贵、陈美们即兴唱起一首歌:
南滨路上走,春光满枝头。
樱花点头笑,江水也温柔。
岑公洞前留个影,知交老友常聚首。
啊,春天,春天,春天永远在心头!
▲本文作者任小蓉(左2)在樱花渡公园岑公洞前与原万州岩口业余剧团团长付开清(中)等同仁合影留念。
作者简介:任小蓉,女,75岁,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,重庆市万州区沙河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。1985年以来先后在重庆市内外发表散文、小说、报告文学200余万字,公开出版散文集、报告文学《走出迷惘的云》、《漫步红尘》、《播撒美的阳光》、《九头大鹏鸟》4部专辑,常有文章在多种报刊刊用或获奖。
发布于:北京市